利福布汀说明书
药品名称:利福布汀
性状:紫红色结晶性粉末。
极易溶于氯仿,溶于甲醇,微溶于乙醇,极微溶于水。
UV最大吸收(甲醇):493,315,274,238nm。
适应症:本品适用于与其他抗结核药联合治疗结核分枝杆菌所致的各型结核病,亦可用于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治疗。
本品还适用于晚期HIV感染病人预防MAC的播散。
用法用量:1岁以下婴儿每日平均剂量为18.5mg/kg,2~10岁8.6mg/kg,14~16岁4mg/kg。
成份:利福布汀.
药理毒理:利福布汀口服吸收较差,生物利用度约为20%,食物影响吸收速度仅不影响吸收程度[表现为血药峰浓度降低,达峰时间延长,但药一时曲线下面积(AUC)不变]。
利福布汀能透入各种组织与体液,尤以胆道中浓度最高,可达血药浓度的300~500倍,脑脊液中含药量较低,约为血药浓度的50%。正常人口服 600mg后3h达峰浓度0.4~0.6mg/L,远低于利福平(12~14mg/L)。
血浆半衰期个体差异较大,平均为45 ±16h,远大于利福平(3.5±0.8h)。血浆蛋白结合率为72%~85%,分布容积为45±17L/kg,总体清除率为0.69±0.32L/(h·kg)。
药物经消化道吸收后能迅速经胆汁排泄,经尿排泄的原形药物极少。
药物经肝药酶代谢,主要代谢产物为25-O-去乙酰利福布汀和31- OH-利福布汀,前者有与母体相同的抗菌活性,后者抗菌活性为母体的1/10。
肝功能轻度损害时,体内药物动力学行为无明显改变;当肝功能受损严重时,AUC 增加明显。
肾功能不全时,末发现药物蓄积现象,性别和年龄对其体内过程无明显影响。同利福平一样,利福布汀对肝微粒体酶有诱导作用,连续用药10d,AUC 下降38%,血药浓度也逐渐下降。
不良反应:一般耐受性较好,病人的尿液,粪便,唾液,痰,汗,眼泪,皮肤可被利福布汀染成棕黄色,隐形眼镜常持久染色。中断治疗的原因有皮疹、胃肠道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偶尔出现血小板机能不全。
发生率小于1%的不良反应包括流感样综合征、肝炎、溶血、关节痛、骨髓炎、呼吸困难。尚未完全确立的不良反应包括惊厥、麻木、失语、非特异性T波改变。
禁忌:尚不明确。
药物相互作用:由于利福布汀能诱导肝微粒体酶,因此作为肝微粒体底物的药物若同时服用,代谢要受影响,如齐多夫定与利福布汀合用,其血药峰浓度下降48%,AUC下降32%。
相反,利福布汀与具有酶抑制作用的药物合用时,其本身代谢也要受影响,如与氟康唑合用,其血药峰浓度和AUC均增大,血药清除率降低。利福布汀与克拉霉素的作用具有双向性,前者可加速后者的代谢进程,而后者可延缓前者的代谢进程。
注意事项:
1.HIV/AIDS合并活动性结核病人在没有其他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的情况下,利福布汀不能用于预防MAC,易导致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布汀和利福平产生耐药。目前还没有证据说明利福布汀可用于结核病的预防治疗,需要同时预防结核病和 MAC的患者应同时口服INH和利福布汀。
2.妊娠期:动物实验中本品对胎儿骨骼生长有影响,故妊娠妇女只有在利大于弊时方可使用。
3.合并严重肾功能损害的剂量应减半,而轻、中度肾功能损害者无需调整剂量。4.1岁以下婴儿每日平均剂量为18.5mg/kg,2~10岁8.6mg/kg,14~16岁4mg/kg。其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白血病、中性粒细胞减少和皮疹,还有角膜沉积症,但并不影响视力。喂药时最好与食物混合。5.逾量处理:洗胃后向胃内注入活性炭糊,可以帮助吸收胃肠道内残存的药物。由于85%的利福布汀与蛋白结合,它广泛分布在组织内,很少通过尿道排泄,因此血透和利尿都不能有效减少患者体内残存药物。
规格:每袋1kg。
贮藏:密封。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70294
生产厂家:四川明欣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标签:利福布,说明书